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如何用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这篇文章说透了
发布时间:2020-08-20 17:32:25    点击: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简称《指导目录》)旨在引导学生读好书,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打好中国底色,开阔国际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指导目录》根据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特点,从古今中外的图书中遴选出300种图书作为推荐书目,突出“方向性、代表性、适宜性、基础性、全面性和开放性”,力求兼顾多个学科、不同时代、多种文化和世界多个地区。《指导目录》是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用好《指导目录》。

一、学校:营造良好读书氛围,用活动推动阅读

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气质,这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让阅读落到实处?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读书月、读书节等方式,充分利用《指导目录》引导学生读好书,建设书香校园,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10年前,我在学校创办读书节,当时我们为学生推荐了200本书,推荐书目印在《读书节手册》上,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读书节期间,用读书活动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将阅读引向深入。比如“百字荐书”活动,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推荐给同学,字数在100字以内,写明书名、作者及推荐理由,同学之间的推荐介绍弥补了教师自上而下推荐的不足,会更接地气。“读书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评选活动,全校学生从“读书节推荐书目”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十本书,先选出班级书单,最终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每届读书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并推荐给全校学生。还通过读书专题系列讲座、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读书笔记展览、读书点评交流、专题阅读活动、书籍互换阅读、读书报告会、课本剧改编、原创诗歌大赛、原创小说大赛等活动,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推向深入。

二、教师:落实课标要求,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

近年来,无论是课标还是教材编写,都将阅读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从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课外阅读是整个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落实《指导目录》不只是语文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与语文课程有关,而是与全部课程都有关联。但不能否认,推动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之事,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因为语文课是推动学生阅读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有引导学生阅读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承担着推动阅读的主要责任。

1.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

引导学生把《指导目录》与自己的阅读兴趣结合起来,自主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是长期的,如一个学段,也可以是短期的,如一个学期、一个月。鼓励学生之间利用阅读课交流阅读计划,相互借鉴,进一步调整自己的阅读书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少干预。到学期结束,可以让学生对照阅读计划自我总结,修订自己的学段计划,并制订假期和新学期的阅读计划。

儿童青少年时期,同龄人的影响有时会超过教师和家长,合作学习是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团进行阅读交流,引导学生组成专题阅读小组,让学生根据共同的阅读兴趣自主组合,不定期(一般每学期两次)利用连堂课举办阅读交流分享活动。

2.以整本书阅读带动其他书目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课程内容分为18个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现在小学和初中也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目录》中包括高中教材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初中教材的“名著导读”及小学教材的“快乐读书吧”中所涉及的书籍,教师可以将这些书籍作为重点,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一本书的阅读带动一类书的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所涉及的书目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例如,高一上学期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的纲目及其关联,做全书的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乡土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体会这本书的语言特点,探索整本书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目录、书序、跋、注释、参考文献等,了解作者费孝通的个人经历和学术旨趣以及《乡土中国》的创作背景、学界评价等,在阅读和拓展中培养学生阅读学术著作的能力,发现自己潜在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和经验。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千万不要包办学生的阅读,不要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教师可以采取课内阅读点拨重点章节,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间再引导学生互相之间交流分享,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完成《乡土中国》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其他的人文社科类著作。比如,从《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文化精神》《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著作中选择一两部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及世界历史的演进,而且把《乡土中国》放在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发展史及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既能实现对《乡土中国》的深度阅读,又能进一步梳理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和经验,实现读一本或几本书而通一类书的目标。

3.用课内学习推动《指导目录》其他书籍阅读

专题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一种好方法。在教《雷雨》时,我通常会在讲课之前督促学生先读《雷雨》原著,讲课之后布置学生课余时间读曹禺的经典剧本和其他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并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小论文,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高中必修下册《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理解马克思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与理想追求,用革命文化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学习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这本小书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把逻辑学讲得通俗易懂,是教材的很好补充;学习初中八年级下册“科技说明文”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科学专题阅读,引导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科学发现纵横谈》《美丽的化学结构》《科学的社会功能》等《指导目录》中推荐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学习九年级下册“文艺随笔”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专题阅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指导目录》中推荐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及《谈美》《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艺术类书籍,拓宽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审美支撑。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学期“中外神话”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集》,阅读能力强一些的学生也可阅读初中书目中的《希腊神话和传说》。这样,延展性的整本书阅读盘活了学生片段性的阅读,增强了阅读的整体性。

在专题阅读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阅读策略的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体验交流活动,教师也要平等参与问题讨论,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指导点拨中积累更多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利用早读时间,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教师可以选择《指导目录》中的传统文化典籍,有计划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如《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家庭:开展亲子阅读,与孩子共成长

现在,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有些家长可能苦于不知道孩子该读哪些书,《指导目录》可以说是“及时雨”,为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提供了一张“路线图”。

家长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孩子选择部分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对年龄小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陪伴,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像《儿歌300首》《少儿科普三字经》《声律启蒙》《千家诗》这样的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诵读,这是培养孩子语感最好、最直接的方法,不但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书中的生活道理和科学道理也会慢慢渗透在孩子的头脑中。读叙事性的文学类书籍,如《弗朗兹的故事》《爱的教育》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读后试着复述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审美意境,启发孩子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读《中华人物故事汇·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雷锋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类传记时,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梳理出来,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的好时机,比平时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读《小布头奇遇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类书,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读《京剧常识手册》《中国戏曲:连环画》《中国民歌欣赏》这类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电视上或到剧院里欣赏这些表演艺术,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在阅读中见证孩子的成长,这对家长来说是一段多么幸福的时光。

也许有的家长没有能力或精力指导孩子阅读,相较于方法上的指导,经验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对亲子阅读来说更重要。有些书籍的写作背景距现在较远,社会环境、生活状态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孩子在阅读时可能会有一种隔膜感,很难融入其中,难以产生兴趣,甚至排斥。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把我们对社会、对历史的了解分享传递给孩子。比如孩子在读《青春之歌》《青春万岁》《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聊聊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对那个时代青年一代的理解,以及当年自己阅读这些书籍的感受,这也许能帮助孩子走近书中的时代和人物,更好地理解作品。当然也要静心听听孩子的阅读感受,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许我们也会受到孩子的启发。在交流、碰撞、沟通中,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四、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用阅读为人生奠基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奋斗的大好时光。读书、思考是超越平庸、追逐梦想的最好方法。不但要好读书,还要会读书。

1.要学会选择书籍

《指导目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优秀书籍,但限于时间,全部阅读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如何选择呢?学生可以参考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也可以参考网络和其他读书类报刊的介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书。对感兴趣的书,可以读得深一点、精一点、系统一点。例如,喜欢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在读完《物种起源》后,再去读一读摩尔根的《基因论》、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增强阅读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使自己的兴趣走得更远、更扎实。

同时也要意识到,仅凭兴趣去阅读是不全面的。学生正处在为人生打地基、拓展自己的关键时期。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不去广泛接触、吸收,怎能发现并确认自己的兴趣呢?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即使真的在某些方面没有兴趣,学生也要接触一点这些方面的书籍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厚自己的积淀。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读点自然科学类的书籍,使自己的思维更缜密、更富有逻辑性;喜欢理科的学生一定要多读点文学、历史、艺术类的书籍,自觉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书籍可能不容易读,像哲学、科学理论方面的书,但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慢慢去啃。恰恰可能是这些难读的书对发展我们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有所帮助。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才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这对我们的终身发展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时不要画地为牢,而要努力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兼收并蓄。

2.要学会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借鉴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进行阅读。在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时,可以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可以先从最使自己感动或最吸引自己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品味语言,梳理小说的重要场景及其整体的艺术架构,厘清人物关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孕育人物的社会环境,体会小说的主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重点章节可以反复阅读,享受读书的快乐,汲取书中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阅读难度较大的作品时,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也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与书友交流,在交流碰撞中丰富自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信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的引领下,学生只要能自觉努力拓展阅读空间,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就一定会获得新的积累和进步,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根基。(作者王岱,系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特级教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

                                                                                                《人民教育》杂志


初审:王超
复审:曹楠
终审:朱江涛

相关热词搜索: 学校 教师 家长 学生 生如 如何 何用 用好 中小学生 阅读 指导 目录 年版 这篇 篇文章 透了